真理
建造召會的異象、豫表與實行(第五至七篇)

建造召會的異象、豫表與實行(第五至七篇)
本書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五八年十一月至一九五九年一月,在台北召會事奉聚會所釋放的信息集成。當時李弟兄於每週一及週三晚間,向台北召會在事奉上有責任的弟兄姊妹,交通建造與事奉的關係,並如何在事奉中有實行的建造。
信息內容
第五篇信息指出『建造與功用的顯出』之關係,第六篇說到基督的身體如何『在愛裏建造』,第七篇則指明『召會的建造與區別的消除』,在於脫去舊人,穿上新人。
真理要點
一、羅馬書十二章四至五節說,『正如我們一個身體上有好些肢體,但肢體不都有一樣的功用;我們這許多人,在基督裏是一個身體,並且各個互相作肢體,也是如此。』神的話清楚指明,我們是肢體,並且都有一分功用。這裏所題的『功用』和『各個互相作肢體』,指明功用的顯出在於肢體互相聯絡。我們在召會中要顯出功用,不在於我們愛主或屬靈,也不在於我們禱告多少,乃在於我們眾肢體互相聯絡。
二、當日在哥林多召會中,滿了知識。然而哥林多召會沒有被建造的光景,在他們中間反倒有分門別類的事,並且彼此爭競、批評、論斷。使徒保羅說,他們不是缺少知識,缺少恩賜,乃是缺少愛(林前十三2,8)。他在十二章講過各種的恩賜,末了說,『你們要切慕那更大的恩賜。我還要把極超越的路指示你們』(31)。我們不僅需要恩賜,更需要應用恩賜的路。這一條極超越的路就是愛。
三、歌羅西書三章九至十一節題到的舊人和新人,原文都是單數的。因為在神眼中,所有在亞當裏的,都是那一個舊人;所有在基督裏的,都是已經脫去那個舊人,穿上了這個新人。十一節題到了四種分別。第一是種族的分別,第二是宗教背景的分別,第三是文化的分別,第四是社會階級的分別。這四種分別包括了人群中一切的分別。然而這些都是舊造裏的故事。在新人裏,這一切的分別都沒有了。在這個新人裏,只有基督;惟有基督是一切,又在一切之內。
生命經歷
一、大多數聖徒常有一種感覺,雖然知道自己是一個得救的人,但總以為自己沒有甚麼功用。有時,連我們的光景似乎也證實這種感覺。我們甚至會向人指出,自己是如何沒有用處。所以,好像無論就著我們的感覺,或就著我們實際的光景,我們都是沒有功用的人。然而,我們應當相信神的話,過於相信我們的感覺。神的話是說,每一個得救的人都是基督身體上的一個肢體;既是一個肢體,就有他那一分的功用(羅十二4~5)。
二、一個基督徒可以好像很屬靈,而沒有多少功用;好像有亮光,卻沒有多少功用;好像很花功夫在主面前禱告,但仍舊沒有多少功用。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聯絡和建造。正確、正常的屬靈,定規叫人和眾聖徒聯得起來。可以說,沒有一件事要求我們屬靈,要求我們在主面前受對付,要求我們活在主面前,比和眾聖徒聯絡在一起這事更厲害。
三、若要召會在這麼多不同語言的人中間得到建造,就必須每一個得救的人都脫去舊造語言上的分別。若是你還有任何一種分別的感覺,你最多只能作一個敬虔屬靈的基督徒,不能作一個在召會中被建造的基督徒。沒有人能說,作老闆或大學教授的弟兄,不能和作粗工或不識字的弟兄交通。任何區別都不能帶到召會裏;這些社會階級的分別,在召會中沒有地位。
問題研討
一、作為基督身體上的肢體,我們該如何顯出功用?
二、應用恩賜極超越的路為何?
三、從歌羅西書三章九至十一節來看,甚麼事物攔阻了召會的建造?
小申言者書結晶讀經(三)三個含示基督的點
何西阿書許多豐富不是直接陳述的,而是藉何西阿詩意的寫作含示的。十一章一至四節中有三個含示基督的點:神從埃及召出祂的兒子(1),用慈繩牽引以色列人(4上),以及溫和的餧養他們(4下)。
『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,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』(1)。這節經文含示基督作為神的兒子,與以色列人聯合,為神所愛,並且被神從埃及召出來。本節不僅含示基督是神的兒子,也含示所有蒙神揀選的人藉著生機的與基督聯結,成為神的眾子。這是可能的,因為基督是神的兒子有兩方面:一面祂是神的獨生子,一面祂是神的長子。在永遠裏,基督是神的獨生子(約三16),只有神性,沒有人性;因此,祂是獨一的。然而,有一天,基督成為肉體來作人,進到人性裏,並穿上人的性情,作為祂所是的一部分。祂乃是直到復活時,纔在祂的人性裏為神所生,而在祂的人性裏被標出為神的長子,兼有神性和人性。不僅如此,在基督的復活裏,祂一切的信徒也為神所生,得蒙重生(彼前一3),成為神許多的兒子(來二10),基督許多的弟兄(羅八29),作基督的肢體,以構成祂生機的身體。
『我用慈繩愛索牽引他們』(何十一4上)。『慈繩(直譯,人的繩)』和『愛索』是同位語;愛索就是人的繩。這節的『繩』是複數的,也就是說,這繩有不同的部分,每一部分都包含基督的人性,見於祂的成為肉體、人性生活、包羅萬有的死、勝過一切的復活和超越一切的升天。這指明神用祂神聖的愛愛我們,不是在神性的水平上,乃是在人性的水平上;神的愛是神聖的,卻是在人的繩裏,也就是藉著基督的人性,臨到我們。在基督之外,神永遠常存的愛,就是祂不變、征服人的愛,在我們身上就無法得勝;神不變的愛是得勝的,因為這愛是在基督裏、同著基督、藉著基督、並為著基督的。
『我待他們如人鬆開他們腮上的軛,溫和的餧養他們』(4下)。這軛是指在埃及法老的軛,這餧養是指在曠野喫嗎哪,豫表基督作我們屬天的食物。我們得救時,神用人的繩和愛的索牽引我們,現在祂用基督餧養我們;有時我們可能想要喫很多,或喫很快,但神要我們慢慢的、溫和的、有耐心並恆久的喫;這是神餧養我們的方式。法老把重軛加在以色列人身上,但神鬆開這軛,溫和的餧養他們,把他們帶到曠野,每早晨溫和的用嗎哪餧養他們。神將嗎哪賜給祂的百姓喫,指明神的心意是要改變他們的構成,好完成祂的定旨;就是以基督重新構成基督的信徒,使他們成為神的居所。我們不該認為我們不可能成為得勝者。藉著享受基督作嗎哪,我們能成為得勝者。要喫公開的嗎哪,基督就成為隱藏的嗎哪。這隱藏的嗎哪要把我們構成得勝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