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理
民數記概論上冊(第十至十一篇) (2)

民數記概論上冊(第十至十一篇)
本書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六○年二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七日,在臺北帶領事奉訓練所釋放讀經類的信息集成。
信息內容
第十篇是『爭戰的要義(三)女子承受產業的條例、摩西的死與承繼者、獻祭和許願的律例』,第十一篇說到『爭戰的要義(四)戰勝米甸人和豫先安排美地的分配』。
信息要點
一、約書亞是摩西的承繼者,豫表基督是為著群羊爭戰的好牧人,好將祂的子民帶進神所應許之地,就是基督的豐富裏。約書亞身上,有幾個特點。第一,約書亞這名在希臘文裏就是耶穌,意即耶和華救主。第二,約書亞裏面有神的靈,正如主耶穌裏面有神的靈。第三,約書亞得著摩西的尊榮,豫表基督作牧人,有為主的尊榮(民二七20)。第四,約書亞要在祭司以利亞撒之下,帶領並牧養以色列人(21)。以利亞撒豫表基督作大祭司的職分,作牧人牧養並帶領我們。
二、民數記二十八章至三十章,記載兩種律例:一是獻祭的律例,說到人奉獻,叫神得滿足;一是許願的律例,說到人為神活著。其中所題到的各種供物都是神的食物,這豫表那些得享神在基督裏之豐富的人,要將祂們所享受的基督獻給神作食物。基督是神子民的食物,也是神子民獻給神的食物。在獻祭的律例之後,接著就有許願的律例。許願是跟著獻祭的,這二者無法分開。凡進入神榮耀目的的人,就享受神的豐富、有所奉獻、並許願將自己獻給神,為神而活。
三、民數記三十三章五十至五十六節說到關於美地的佔領與分配,有四個要點。第一,以色列要奪取那地。神應許將基督賜給我們為業,但神也要我們取得並得著基督。第二,以色列人要趕出那地所有的居民。今天我們也要趕出霸佔我們、攔阻我們享受基督作產業的一切事物。第三,以色列人要毀滅那地一切的偶像。照樣,我們也必須把我們裏面一切的偶像毀壞,不留任何地位。第四,以色列人要按家族拈鬮,表徵我們享受基督在於神的命定;按支派人數承受地,表徵我們對基督的享受,在於我們生命的繁增,這是我們這面的責任。
生命經歷
一、二十六章三十三節說到女子承受產業的條例,西羅非哈沒有兒子,卻有五個女兒。按照神的命定,只有男子有權利承受產業;然而,西羅非哈的女兒卻能承受土地。原因有以下三方面,第一,她們是屬約瑟兒子瑪拿西家族,有生命正確的源頭。第二,她們在生命的交通裏。她們的請求乃是為要保留她們父親的名,並保留他的產業。第三,她們重看神所賜給的產業,她們雖是女子,但在神的恩典中,仍可承受土地。這事例啟示,許多時候我們搆不上神的目的和應許,但若有強的心願,渴望有分神的目的和應許,神就賜憐憫。
二、摩西遵照神的指示,要非尼哈和以色列軍隊同去對付米甸人。其屬靈意義是,與對米甸人這樣的仇敵僅僅有外面的爭戰是不彀的;要對付他們必須要有一種的祭司職分,就是服從神,向神單純,並有神妒忌的心的人。祭司非尼哈和軍隊一同與米甸人爭戰時,手裏拿著聖所的器皿和吹大號的號筒,這乃是為著神見證的爭戰。召會裏所有米甸人的成分:天然的肉體、情慾的污穢、世界、鬼魔、以及宗教的摻雜,需要像非尼哈這樣的祭司,有神忌邪的心,並為神的見證爭戰,纔足以應付。對付米甸人這仇敵,乃是以色列人得以承受迦南地的轉捩點。
問題研討
一、西羅非哈的女兒為何可以承受產業?如何應用在我們身上?
二、關於美地的佔領與分配,其屬靈的意義與經歷為何?
三、在召會生活裏對付神子民中間米甸人的成分之路是甚麼?
民數記結晶讀經(五)神渴望祂所有的子民都是今日的拿細耳人
人類中間獨一的拿細耳人是主耶穌;拿細耳人豫表基督在祂的人性裏絕對為神活著。主耶穌在祂的人性生活裏,一生一世都喫奶油(最豐富的恩典)與蜂蜜(最甘甜的愛);這使祂能拒絕惡的,揀選父旨意中的善(賽七14~15)。一個人能揀選父的旨意,原因乃是享受基督作最豐富的恩典與最甘甜的愛。
神渴望祂所有的子民都是拿細耳人(民六1~2);作拿細耳人就是絕對且徹底的成為聖別,分別出來歸給神,只為著神的滿足-耶穌的見證。拿細耳人第一個原則是,禁絕酒和任何與其來源有關的東西,表徵禁絕各種屬地的享受和娛樂(3~4)。我們必須天天享受基督作新酒,好使我們能作奠祭被澆奠給神,使神滿足(17)。
第二個原則是不可剃頭,表徵不可棄絕主的主權,乃要絕對服從,也要服從神所設立的一切代表權柄(民六5)。基督是召會身體的頭;祂也應該在萬有中居首位(西一17~18)。召會生活中,還要『持定元首;本於祂,全身…就以神的增長而長大』(二19)。充滿基督,就是充滿服從,有服從的靈。我們若在主的作頭之下,乃是極大的祝福。
第三個原則是不因血親的死受玷污,而一直分別為聖歸神,表徵拿細耳人勝過天然的情感(民六7)。神要我們以祂作我們的愛來愛人。保羅與巴拿巴之間的難處,是由天然生命連同天然的關係引起的。我們需要脫離天然的人、天然熱心、天然情感、天然力量、或天然能力的一切,好使我們憑靈活著,憑靈而行,並憑那靈事奉,在靈裏作一切事。
第四個原則是不可挨近死人,或因身旁有人忽然死了而受玷污,表徵拿細耳人是分別出來,脫離死亡的(6~9)。在神眼中最可恨的是死。在召會生活裏,要脫離野蠻的死、溫和的死和狡猾的死。我們必須將心思置於靈,注意靈,顧到靈,並且運用靈禱告(羅八6),被賜生命的靈所充滿,就能滿了『抗死劑』。另外,我們若因某種意料之外的死受了玷污,就需要將自己重新奉獻而有新的開始。
聖經裏有兩個拿細耳人-撒母耳和參孫-的對比。撒母耳是忠信之拿細耳人的積極榜樣。首先,哈拿的禱告回應並說出神的心願,是人與神行動的合作,產生了一個絕對為著成全神願望的拿細耳人。撒母耳是一個與神是一的人;他盡職作為代理的神,代表天上的神在地上治理祂的百姓。他是新的祭司和申言者,藉著神聖的啟示轉移時代,帶進君王職分。撒母耳作拿細耳人供職,就是自願者,絕對奉獻給神;他還是尊重神、討神喜悅的祭司;是申言者供職;也作士師,在君王職分的實際裏;他還是禱告的人,為神的選民禱告,叫神的旨意得以成就。
撒母耳是合乎神心的人-神的心複製在他裏面,他是純潔單一的。他行事、生活、工作,全人和所是都是照著神。另外,神的心思就是撒母耳的考量,他完全不為自己尋求甚麼,也從不想為自己得利,他的生活和工作乃是為著完成神心中的事。再者,我們看見撒母耳無心為他的子孫建立國度,神就很容易把國度帶進來。最後,我們看見撒母耳在特別的環境中為神站住,顧到神的權益。因此,撒母耳與摩西並列(耶十五1)。
參孫是拿細耳人的消極例證(士十三3~5)。雖然,他的出身是耶和華使者的顯現所引進,他在母腹中,就被聖別為拿細耳人。他長大時,也按著神的定命作了一個潔淨、純潔的人,得著了神的靈。但是,參孫卻不在生命之靈裏行動,不接觸神並放縱肉體的情慾,至終,耶和華離開他,結局悲慘。
由以上兩個例證我們看見,拿細耳人無需神靈的激動;反之,拿細耳人需要有一顆心,作神心的返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