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理
利未記結晶讀經(四)素祭的異象及享受
素祭首先豫表在神人生活裏的基督(利二1~16)。細麵是素祭的主要成分,表徵基督的人性在各方面都是柔細、完全、柔和、平衡、正確的,沒有過度或不及之處(約十八38)。素祭的油表徵神的靈作基督的神聖元素(路一35)。
在素祭裏,細麵與油調和,表徵基督的人性與聖靈調和,使祂成為神人,兼有神性和人性,並沒有產生第三性。素祭中的乳香,表徵基督在祂復活裏的馨香,特別是從祂的受苦中彰顯復活(約十九26~27上)。素祭所用以調和的鹽,表徵基督的死或基督的十字架。素祭沒有酵,表徵在基督裏沒有罪或任何消極的事物(林後五21)。素祭也沒有蜜,表徵在基督裏沒有天然的感情或天然的良善(太十34~39)。
素祭也豫表我們的基督徒生活,是基督之神人生活的翻版(羅八2~3,11,13)。我們若喫基督作素祭,就會成為我們所喫的,並且憑我們所喫的而活(約六57,63)。藉著運用我們的靈,接觸具體實化在話裏的那靈(弗六17~18,耶十五16),我們就喫耶穌的人性生命和生活,並被耶穌所構成,耶穌的人性生活也就成為我們的人性生活,我們就有福音書所描述祂那被神性所充實之人性的特徵。
素祭最後豫表召會生活,就是被成全之神人所過的團體生活(林前十17);這是由基督的生活和我們個人基督徒的生活,所產生的一個總和,作為團體的素祭。素祭的召會生活可見於哥林多前書。基督乃是神所賜給我們的那人(一2,9,30)。保羅對哥林多人的囑咐-『要作一個人』(十六13,直譯),就是我們該有耶穌那高超的、拔高的人性。召會生活乃是為那靈所調抹、並用那靈調抹、且與那靈聯合之人性的生活(六17)。我們今天正在享受之神的恩典,就是復活的基督作為賜生命的靈(十五10,45下)。我們必須享受釘十字架的基督(一22~23上),以及基督作我們無酵的筵席(五6下~8)。在召會生活中,天然的生命必須被鹽,被基督的十字架所消殺(林後五16)。神渴望每個地方召會都是素祭,使祂滿足,並且每天給聖徒完滿的供應;我們要喫召會生活,因為召會生活要成為我們每天的供應。
我們必須看見素祭的條例(利六14~23)。『在耶和華面前』表徵素祭是在神的同在中獻給祂,『在壇前』表徵獻素祭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有關。素祭中的一些細麵和油以及全部乳香乃是神的食物,這表徵基督那超絕、完全、被靈充滿、且被復活浸透的生活中,相當大的部分都獻給神作食物,甚至成為記念;而素祭其餘的部分,包括細麵和油,但不包括乳香,乃是給事奉之祭司的食物。素祭不是凡俗的食物,乃是單單為著在召會生活中真正且實際上是祭司,就是在福音祭司的職分裏事奉神的信徒。素祭中祭司的分,要在聖處不帶酵而喫,表徵我們是在分別、聖別的範圍裏,就是在召會生活的範圍裏,為著我們的事奉且是沒有罪(酵)的,來享受基督作生命的供應。細麵一伊法的十分之一,作為常獻的素祭,早晨一半,晚上一半;這表徵對基督享受拔尖的那一分,即十分之一,該為著神,而且這種對基督的享受,在我們祭司的事奉中該一直持續。
獻祭的條例乃是關於對基督作供物之享受的條例和規條。供物的實際既是基督,獻祭的條例就符合基督生命的律,就是生命之靈的律(羅八2)。這些條例指明,甚至在享受基督的事上,我們該受生命的律所規律。
利未記概論上冊(第十六至十七篇)

利未記概論上冊(第十六至十七篇)
本書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五九年十月五日起至隔年一月二十二日,在台北帶領之事奉訓練,其中關於讀經的信息。
信息內容
第十六篇是『利未記的豫表(九)食物的潔與不潔』,第十七篇論到『利未記的豫表(十)人類生產的不潔』。
真理要點
一、利未記第十一章說到喫的問題,包含許多的豫表,十一章三節指出分蹄和反芻的走獸為潔淨。分蹄豫表人在行動上有分別,反芻是指接受神的話語,反覆思想。九節指出有鰭有鱗的水族為潔淨,有鰭有鱗的水族(9~12),表徵能在世界中自由行動、活動,同時又能抗拒其影響的人。十三至十九節所題到不潔的飛鳥,不喫種子卻以屍體為食物,表徵以屬死的事物為食物的人。二十一節指明有翅膀,並且足上有腿,能在地上蹦跳的昆蟲,表徵人雖在地上行走,卻能隨時離開;他離開地的能力是大的,也是敏捷、快速的,所以是潔淨的。二十五節指明,凡是死的,不論何物都是不潔。我們要記得,死比罪與錯更污穢人。二十七節指出用掌行走,表徵行動與地一點都沒有分別;若摸著死物,必不潔淨到晚上,這說出我們雖會沾染污穢而軟弱,但到晚上就結束了,明早會有一個新起頭。
二、利未記十一章二十八節說出當我們和世上不潔淨之人接觸後,我們的衣服還需要水洗,以潔淨我們的行為。三十二節點出凡死物掉在甚麼東西上,這東西就不潔淨,需要放在水中洗。這水的潔淨,是指神的話藉著聖靈生命的洗淨。三十三、三十五節指出死物若掉在瓦器、爐子、鍋臺上,都要打碎,這指明我們這些亞當的子孫都是天然的人,沾染了死亡,所以都得打碎。三十七節指出死物碰著子粒,仍舊是潔淨的,因為子粒有生命,是活的,有抵擋污穢的能力。三十八節指出若水已經澆在子粒上,有死物掉在上頭,子粒就不潔淨。這是因為子粒若是濕了,就沒有抵擋的能力;易受傳染而成為不潔淨的。四十一至四十二節指明凡爬物用肚子行走,和用四足行走,或是有許多足的,都為不潔。這是指撒但或是屬撒但的人,特別是指一切被撒但充滿、佔有的人。
三、利未記十二章,啟示人是從不潔的源頭而出,生來就是不潔的,這個不潔需要經過一段受試煉、受試驗的時期,被了結而進到復活裏。這給我們看見人得潔淨的兩方面:第一,是藉著死而復活,由四十天、八十天所表徵;第二,是藉著獻祭,就是藉著救贖,由燔祭和贖罪祭所表徵。一面,需要主耶穌死而復活把我們了結,並把我們帶到祂的復活裏;另一面,需要主耶穌為我們受死流血,作我們的贖罪祭。
生命經歷
一、有些人像鷹、鵰、烏鴉,喜歡吃屍首。我們要當心,不要和這些喜歡死亡不喜歡生命的人接觸。有些人你一接觸,就讓你覺得活起來;有一些人你一接觸,就聞到死亡的氣味。我們必須保持是活的,像螞蚱、蝗蟲一樣,有翅膀能飛,還能蹦跳,有力量離開世界,不受地的污染,而能保持自己潔淨。
二、利未記第十二章所說的婦人代表全人類。婦人裏面的不潔,表徵全人類裏面的不潔。人要得著潔淨,必須經過死而復活,也必須藉著救贖。一個婦人不能生完孩子第二天就來獻祭,需要經過至少四十天纔能來獻祭,指明人惟有在死與復活的原則裏,纔能接受基督的救贖。
問題研討
一、請說明在利未記第十一章中分蹄和反芻的走獸,為何為潔淨。
二、請陳明為何在利未記第十一章三十七節的死物碰著子粒,仍舊是潔淨的。
三、試述利未記第十二章,人得潔淨的兩方面。